一夜之间,庆丰包子铺成了最火的餐馆,一位从事移动互联网的创业者嗅到商机,前来拜访这家包子铺。他问老板:“你们需要客户端吗?”老板说:“我们的包子一般都是客户端,不过在特殊情况下,伙计也会端!”
策划 撰稿 《计算机世界》编辑部
这虽然只是新年网上流行的一个段子,却恰恰说明了“客户端”已经深入到生活的各个角落——这是IT技术带来的变化。当然,IT改变世界,变化的世界也同样改变IT。这些变化在2013年表现得尤为突出,公有云落了地、互联网入侵了传统产业、大企业的日子也不如过去那么美⋯⋯这不是一个好时代,但绝对是一个可以在变革中造就神话的时代。
云计算
竞争激烈下的掘金点
2013年,IT的几乎每个角落都在向云靠拢,除了政策与市场引导,还在于巨大的商业价值。Gartner预计,到2016年云服务的所有支出将达到2070亿美元。
这样的蓝海市场自然离不开中国。
在中国,传统管理软件公司如东软集团、用友、金蝶等分别把战略重点转向医疗云、UPA云管理平台,以及社交云等领域。不仅如此,顶着创新光环的互联网大佬们也不甘示弱,百度、360、腾讯等公司继续强化对云存储、云搜索、云安全查杀等应用与服务的市场拓展。而在服务器领域,浪潮、紫光也根据云计算的虚拟环境推出了专属服务器。
2013年5月,微软宣布世纪互联成为其公有云平台Windows Azure在中国的运营商;随后,IBM宣布与首都在线合作,将公有云业务引入中国;12月18日,亚马逊AWS宣布全面进入中国。未来,会有更多的跨国云服务公司进入中国。
而在私有云领域,随着移动互联与BYOD的发展,微软、SAP、Salesforce、用友、东软等跨国企业已经把软件服务移到云端,推出多种移动附加值服务,并利用大数据来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商业价值。这一趋势也拉动了整个云计算市场的技术竞争热潮。
那么,2014年,中国本土的云服务提供商不得不考虑在公有云领域与国外巨头一较长短。
实际上,企业对部署公有云最大的疑虑还在于安全。2013年2月,苹果、Facebook 和 Twitter 等科技巨头都表示曾被黑客入侵,其中 Twitter 被黑后泄露了 25 万用户的资料。对此,业内人士都认定黑客将会瞄准大型企业、基础设施和物联网这三个方向进行攻击。安全已经成为了诸多企业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安全云服务无论在终端还是移动端都大有可为。
而另一方面,企业会在从私有云安全性及可靠性中受益的同时,也利用公有云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对此,用友集团的高级副总裁郑雨林表示:“2014年,预计本土主流企业软件厂商将在以移动互联网为核心,以云计算、大数据和社交化为组成的新技术架构的平台、产品和服务的研发和运营上全面发力,加速突破;同时积极拓展互联网金融和电信增值服务业务。”
智能终端
一切皆有可能
2013年,移动智能终端呈现加速增长态势。在大行其道的智能手机之外,智能电视在过去的一年里进一步普及,开始占据国内电视市场的半壁江山。2013年1~11月,智能电视国内市场零售量达1850万台,同比增长109%,约占彩电市场45%的份额。以乐视、小米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为彩电行业发展带来新的活力和挑战。智能电视产业向“终端+应用+服务”的模式转型,竞争由主要依赖显示器件到对软件、芯片、内容服务、运营模式等全产业链的整合和掌控。
与此同时,以谷歌Glass、百度EYE为代表的智能眼镜;以三星Gear、索尼SmartWatch、Pebble、盛大果壳Geak为代表的智能手表;以Nike+ FuelBand SE、百度咕咚、360儿童卫士等为代表的智能手环,以及智能鞋、智能衣、智能帽子、智能纽扣、智能戒指等产品层出不穷,智能终端的产品形态已逐渐由可携带设备向可穿戴设备延伸。
在汽车电子方面,2013年车载智能信息终端快速发展,具备车辆故障信息采集和诊断、远程通信、实时路况信息导航等功能,正在成为车联网的重要一环,在智能交通中发挥重要作用。
智能终端的火热首先归功于消费需求的升级。智能手机的普及引发了消费者对消费电子产品的新期待,消费者已经不再满足于只具备单一特定功能的“功能终端”,具备操作系统、可以接入互联网、能够通过安装运行应用程序的“智能终端”更受消费者青睐。
积极的国家政策也是推动智能终端快速发展的另一重要因素。今年8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将智能终端作为增强信息产品供给能力的重要内容,提出要鼓励智能终端产品创新发展,面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热点,加快实施智能终端产业化工程。
展望2014年,技术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加快了从产品竞争向产业生态系统竞争的演进步伐,不管是苹果模式、谷歌模式还是“小米模式”,智能终端需要找到创新发展的路子。
大数据
“潜入”企业应用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大数据热”一直在持续升温。市场上充斥了各种各样的大数据宣讲活动,大数据的案例也不断呈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用户正在从中受益。比如,我们已经注意到,北京百分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称百分点)推出了一种名为个性化搜索引擎的工具,库巴等电子商务公司利用它来分析访客的点击行为,找出访客的偏好、进行产品推荐。还有,可口可乐正在通过大数据技术分析销售数据,来了解世界各地对各种口味的饮料的偏好,从而对各种饮料进行生产资料规划,以及新产品研发。更为人们熟知的例子可能是奥巴马在新一任美国总统大选中利用大数据技术随时了解选民的倾向,从而开展针对性的工作帮助他胜选。
不过,上述应用主要发生在互联网领域,或者说,大数据的分析和应用处理还主要集中在社交媒体产生的数据上,这也正是当下大数据应用的主流。但是,今年会有些变化。2014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大数据应用案例出现在传统企业中,虽然也许这种案例不是以大数据的形式,而是以传统商业智能的形式,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把传统企业中积累的业务数据与互联网的社交媒体数据整合,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持。
实际上,商业智能正在成为很多传统企业应用大数据的切入点。基于企业在商业智能上的投入(包括IT基础设施和人力方面的),大数据也容易在这些企业落地。这背后的大动力是企业的需求,因为企业原有的IT围墙已经打破,企业的IT系统不仅处理防火墙之内的业务流程和管理数据,还要延展到上下游,覆盖整个产业链。同时,也要将企业的社交媒体数据纳入进来,进行整体的处理。这就意味着企业需要对传统数据和大数据进行统一分析,从而做出更为可持续的决策。
当然,大数据进入传统企业也与IT厂商的大力推动密不可分,比如,IBM推出拥有4大核心能力的大数据平台,即Hadoop系统、流计算(Stream Computing)、数据仓库和信息整合与治理;甲骨文推出了软硬一体的大数据库机,其中内置了Cloudera版的Hadoop;SAP以其HANA为切入点,也试图在大数据市场分一杯羹;微软也推出自己的Hadoop发行版本。另外,Intel、EMC等很多厂商也都在大数据方面有不小的投入。今年年初,EMC把其从事Greenplum等大数据业务的部门独立,与VMware的从事应用开发的部分合并成立了Pivotal公司,专门做大数据。
基于大数据能为我们提供的巨大想象空间,我们预计,2014年大数据热一定还会持续。而与过去的一年不同的是,未来大数据热的主要应用领域将会是传统企业,不是今天的互联网公司。
尘世间一迷途小书童!
阅读和此文章类似的: 全球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