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时代,最不缺乏的就是资源。但同时,这也带给我们的一种迷思,以为丰富的数据资源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正如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的那样,尽管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取用对于大规模的组织来说非常珍贵,但是对于个人来说,海量资源能起到的作用却十分有限。 MOOC课程,全称为大规模网络公开课(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s)。在MOOC的各个平台上,有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教授开设种类丰富的课程,MOOC在最初兴起时也一度被寄予“挑战传统教育模式”的期望。然而,调查显示,这种大规模网络公开课能起到的作用值得怀疑,辍学率极高。早期的研究表明,许多注册MOOC的用户在一开始就没有打算完成某一门课程,大部分只是好奇其他老师授课的方式。以杜克大学2012年开设的生物电学MOOC课程为例,在约12000名注册上课的用户中,约4000人在课程的第一周根本没有登录,最终只有313名学生(约占注册人数的4%)完成了作业和测验,并拿到了结业证书。 当然,每个MOOC的用户对于课程的期待都有所不同,有人只是想了解不同的教学方式,有人并不在乎结业证书,有人在注册之后发现课程并不适合自己。因此,高辍学率只能作为参考,而不能成为衡量MOOC课程质量或是效果的绝对标准。对于那4%的学生来说,他们很可能在MOOC上学到了自己想学的生物电学知识,但是在剩余的96%人中,有多少人是本来抱着学习的热情,但是最终却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坚持下去的呢? 原因有很多,本文只试图分析现象的一个侧面,即为什么在互联网提供了如此丰富的资源的今天,我们真正能学到的东西却越来越少? 答案可能就是“因为资源太多了”。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有过相似的经历:在Kindle到手的第一天,就迫不及待地将亚马逊网上商店的免费公版书挨个扫过,恨不得将这些知识公有领域的珍宝全部收藏进4G的内存;在微博、微信或者知乎上,看到好的内容会条件反射一般地收藏或转发“Mark”,然而却鲜有机会再去回顾那些被丢进收藏夹里的文字。 我曾注册过一个叫做FutureLearn的网络公开课平台帐号,当时那些种类繁多的课程看起来如此诱人。我记得我花了半个钟头把我感兴趣的课程全部戳开浏览了一遍,当然是一边浏览一边收藏。后来的结果估计也能猜到,因为“没有时间”,我只是不停地在邮箱中收到一封封的开课提示,但是却一门课也没有真正上过。 时间去哪了?在网络上的每时每刻,我们的时间线上都排着长长地、难以望到尽头的队伍。每一件琐事都宣称自己是“新鲜事”,大声要求着我们的注意力。我们不断地往前,不断地往更多、更新的地方去。这无疑造成了许多错觉,比如“如果不更新就会落伍”,再比如“我收藏了以后有时间就看”。 问题是也许时间再也不会有了。我们每个人都知道互联网的“碎片化”,但是在不断追逐碎片的过程中,很少有人真正思考碎片化的巨大危险。时间是最基本的使用价值,是生命的基础,碎片化是对时间的切割,也是在分裂我们的生命。我们很难再将自己的零散的时间拼凑起来去做一件需要投入大量精力的事,比如认真地上一门课。 因为碎片化,我们的注意力时长越来越短。很多App希望能够通过番茄土豆工作法来为人们保留一段不受干扰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但也仅是短短的25分钟而已,即使如此也仍然需要各种激励机制来抵抗各种拿起手机查看新讯息的诱惑。不过,随着专注的能力下降,我们多任务工作(Multitasking)的能力似乎变强了,我们不再和一个人认真沟通,而是能够同时和三四个人飞快地聊天。 因为碎片化,一切都失去了语境。一条关于灾难的悼念的下一条动态可能是某个明星的自拍,信息失控而无序。但是知识的获取是需要语境的,尤其是深度的学习。它不仅需要特定的知识贮备,也需要系统的知识框架。但是在互联网上,信息的获取是混乱的。哪怕是一百条的新闻也只能构建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我们知道了很多信息,但并没有增长知识。 因为碎片化,我们的思维断裂了。如果说有意义的信息理应引起人的持续思考,那么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无意义的,因为它不断要求人们向下一条信息前进,而不希望人们在某一件“出生即过时”的旧闻上过多停留。于是,面对任何时间“线”和信息“流”,人们的思考几乎已经注定是短时间、不连贯的。 碎片化正是海量信息的结果。因为信息的指数增长,所以我们被推动着接受更多。信息的丰富、时间的粉碎、注意力的变短、思考的肤浅是同时发生的。它们可以解释很多现象,比如为什么微博上几乎没有可以持续三天以上的热门,为什么微信订阅号里未读的小红点越来越多,为什么人们无法坚持看完一节一个小时的网络课。为什么呢?可能因为手机突然震动了一下,或是突然又对另一门课程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鉴于人的一生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似乎只能真正做好为数不多的几件事。借用木心《从前慢》的一句话,“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我想大概我们一晚上也只能认真读一本书,或是上好一节公开课。面对丰富的资源的诱惑,面对下一件事的吸引,最好还是选择委婉地拒绝。 一个实用的建议:如果下次想看电子书的时候,也许可以试试清空Kindle,只放一本最想看的书;想学公开课的时候,不要犹豫选择哪个,直接点开一个,从第一节课从头看到尾——更重要的是,关掉手机,屏蔽任何通知(通知栏实乃新信息的“罪恶之源”)。海量的数据对于每个个体生命都是永远无法拥有的梦想,在互联网上,永远都会有新动态,永远都会有下一个。为了重新拥有我们的注意力、时间和完整的生命,我们拥抱它提供的可能,然后拒绝永远无法穷尽的“下一个”的诱惑。
本网页所有文字内容由 imapbox邮箱云存储,邮箱网盘, iurlBox网页地址收藏管理器 下载并得到。
ImapBox 邮箱网盘 工具地址: http://www.imapbox.com/download/ImapBox.5.5.1_Build20141205_CHS_Bit32.exe
PC6下载站地址:PC6下载站分流下载
本网页所有视频内容由 imoviebox边看边下-网页视频下载, iurlBox网页地址收藏管理器 下载并得到。
ImovieBox 网页视频 工具地址: http://www.imapbox.com/download/ImovieBox4.7.0_Build20141115_CHS.exe
本文章由: imapbox邮箱云存储,邮箱网盘,ImageBox 图片批量下载器,网页图片批量下载专家,网页图片批量下载器,获取到文章图片,imoviebox网页视频批量下载器,下载视频内容,为您提供.
阅读和此文章类似的: 全球报导